事业单位

首页 > 事业单位 > 阅读资料 >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深圳中公教育 2015-11-20 15:30:36 中公微信公众号在线咨询
深圳教师考试交流群 174250280
 深圳医疗考试交流群 264638977
 深圳事业单位考试群 226175961

【导语】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包括公共基础知识练习、2015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征文等,全新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就在中公事业单位。

本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非法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1.本罪客体是国家金融储蓄管理秩序。

2.本罪客观方而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二是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76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才成立本罪。只有当行为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用于进行货币、资本的经营时(如发放贷款),才能认定为扰乱金融秩序。向多人借贷资金用于生产活动的,不应认定为本罪。

3.本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不要求有非法占有目的。如果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则成立集资诈骗罪。


相关推荐 : 2023公职考试课程 【深圳事业编】【广东省考】【深圳市考

其他有需要帮助的吗?欢迎进入2023公职考试咨询快捷通道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事业单位<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