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

首页 > 医疗卫生 > 阅读资料 >

中医诊断学复习重点:望诊之望色考点归纳

深圳中公教育 2015-11-21 17:16:00 中公微信公众号在线咨询

中医诊断学为卫生招聘中医学考试中常涉及的考试内容,中公卫生人才网为考生提供中医诊断学复习重点-望诊之望色考点归纳。

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诊断方法,望诊是其中之一。其中望色是诊断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望色主要是指望面部的颜色与光泽,因为面部的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荣。一般而言,患者气色鲜明、荣润的,说明病变轻浅,气血未衰,其病易治,预后良好;面色晦暗、枯槁的,说明病变深重,精气已伤,预后欠佳。青、黄、赤、白、黑五色,既代表不同脏腑的病变,又代表不同性质的病邪。现将五色主病分述如下。

1.白色

主虚寒证、失血证。白为气血不荣之侯,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血不充,颜面俱呈白色。若晄白而虚浮,多属阳气不足;淡白而消瘦,多为营血亏损。若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常属阳气暴脱的证候。里寒证剧烈腹痛,或虚寒战栗时,也可见面色苍白,则为阴寒凝滞,经脉拘急所致。

2.黄色

主虚证、湿证。黄为脾虚、湿蕴的征象,故脾失健运,而气血不充,或水湿不化者,面即常见黄色。若面色淡黄,枯槁无泽,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如面、目、身俱黄,称为黄疸,其中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为阳黄,多属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多属寒湿。

3.赤色

主热证。赤为血色。热盛而致脉络血液充盈则面色红赤,故面赤多见于热证。若满面通红,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的实热证;仅颜部潮红,则多属阴虚而阳亢的虚热证。如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多为戴阳证,是虚阳上越的危重证候。

4.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青为寒凝气滞,经脉瘀阻的气色。寒主收引,寒盛而留于经脉,则经脉拘急不舒,阻碍气血的运行,或气滞而凝,或血阻而瘀,都可使面色发青,甚至出现青紫色。如阴寒内盛,心腹疼痛,可见苍白而带青的面色;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血行不畅,可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为气虚血瘀所致。又有小儿高热,面部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最易察见,往往是惊风的先兆。

5.黑色

主肾虚、水饮证、痰血证。黑为阴寒水盛的病色。肾为水火之脏,阳气之根。阳虚火衰,则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血行不畅,故面多见黑色。目眶周围见黑色,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病,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若面黑而干焦,则多为肾精久耗。

【考题】望色见青色多见于()

A.寒证

B.水饮证

C.痛证

D.瘀血证

E.惊风证

【正确答案】ACDE

相关推荐 : 医疗卫生考试课程 【广东医疗卫生

其他有需要帮助的吗?欢迎进入医疗卫生考试咨询快捷通道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医疗卫生<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