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考试题库 > 申论题库 >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参考答案

2017-06-30 17:22:19 中公微信公众号在线咨询

2018国考深圳课程【笔试课程】【面试课程】【网校课程

2018国考备考Q群160106772(点击加群)


 

2008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

申论·试题答案

一、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20分)

要求:指明“焦点”,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答案】

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双方争议的焦点是:是否按云南省提出的两库十三级开发方案对怒江水电进行开发,即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主张开发的理由主要有:一是从国家角度考虑,水电替代火电可减少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二是怒江地区地理条件好,符合水电开发条件,对解决当地群众贫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三是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税收增长和财政增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四是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利用水电开发资金进行生态移民,可避免当地生态环境被居民破坏;五是开发怒江水电输出华东、华中和国外,有利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优先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反对开发的理由主要有:一是从规划工作科学性的角度,不反对科学开发,但若按照“两库十三级”方案进行开发是掠夺性的;二是从民生的角度反对开发,认为开发水电并不一定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移民问题将使水电开发得不偿失;三是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角度反对开发,认为将民族传统和“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四是从环保的角度反对开发,认为水电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安全;五是从地质情况可行性的角度反对开发,认为怒江地质环境不具备开发水电的条件。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9、10,分析这两个资料对搞好水电开发提供了哪些启示。(15分)

要求: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答案】

9、10两个资料对搞好水电开发提供了以下启示:一是应加大对移民的资金扶持力度,防止因开发导致当地居民的收入下降。二是应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防止附近居民无工可做。三是应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四是应设置专门机构处理水电开发所带来的相关问题,防止只享受收益不承担责任的局面。五是应通过水电开发带动农、林、渔、煤矿、旅游等行业全面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三、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业的考生作答。

1.“给定资料7”引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话:“美国人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请说明,这表达了G所长怎样的观点。(10分)

要求:简明、准确地阐释观点,不超过200字。

【答案】

G所长的观点是:应该辩证地看问题,抓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鲸鱼被不同国家的人放生或捕食为喻,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情不同,要优先解决的矛盾问题也不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方式也就各异。发达国家可对水电资源采取环保优先原则,不予开发;发展中国家则要考虑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进行开发。因此,具体到怒江水电开发而言,应当根据实际开发怒江水电,发展经济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存需求。

2.“给定资料6”引述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做出答复。(15分)

要求:有条理的写出答复内容,有理有据,不考虑行文格式,不超过300字。

【答案】

C主编,非常感谢您的宝贵意见,经过我们的认真研究,现对您的意见作出如下答复:

第一,怒江已规划开发,已不是原生态河流。完全不开发、作为生态江保留的条件事实上已不具备,我们会科学开发使其对怒江流域科学研究价值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科学地合理地开发与有效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并不矛盾。我们会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充分考虑到自然遗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环境监测和修复等多种措施,避免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尽最大可能保持当地的原始生态。

第三,由于国情的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田纳西河的成功开发说明,只要水电规划部门进行科学规划和开发,就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请相信怒江水电建设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四、本题仅为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业的考生作答。请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结合给定材料,自选角度。

2.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答案】

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的施政与这一要求存在距离,怒江州所推动的“两库十三级”水电开发方案,就是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矛盾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只要开发水电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就是可取的途径;但另一方面,在什么地方开发水电、怎样开发水电,又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决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无视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如果在发展的同时不能做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统筹兼顾,如果发展的最终成果不能由全体人民共享,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方式也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从怒江的具体情况来看,当地对开发水电有十分迫切的要求,这对解决当前的经济落后和群众贫困问题确有必要;然而,怒江流域是一笔具有特殊重要价值的自然宝藏,处于“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区,根据国家法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这里属于禁止水电开发的区域。为什么要禁止开发?为什么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要让步于保护生态环境?正是因为国家和地方所站的层次不同,看问题有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之别。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也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这才是唯一可取的发展途径。

要实现科学发展,就要保证各级政府有足够的动力。在怒江水电开发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官员追求GDP政绩的内动力,正是由于当前以GDP为主导的官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造成了官员经济发展高于一切的观念。要转变这种观念,促使官员把环境保护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必须倡导绿色GDP,树立新型政绩观,改革官员绩效考评体系,建立以保护生态功能为主的政绩考核标准。所谓绿色GDP,就是充分考虑环保要素、扣除了环境损失的GDP。建立以绿色GDP为导向的绩效考评体系,就是要使注重节能环保、创造了更高效益,给人民带来了全面优质生活的官员具有晋升空间,使这样的官员在官场上能够生存下去,并能得到相对更好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对官员形成正确的导向,才能使科学发展成为他们的目标,具有追求科学发展的动力。

政府的一切工作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的一切最终是为了人民幸福。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民享有幸福生活,让子孙后代拥有可靠的未来!

五、本题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考生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给定材料11列出了其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25分)

要求:1.不从格式,语言上谈问题,仅从内容上指出主要问题。

2.分条作答,指出一个问题,接着写出修改补充的内容。

3.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

【答案】

资料所列的答复内容,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慎重考虑生态问题”的答复观点不鲜明。应改为:在怒江水电开发过程中,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第二,“慎重对待资源开发问题”的答复观点含糊。应改为:对资源开发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发应能真正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使当地居民共享开发成果。

第三,“资源开发的利润流向是否公平”的答复不具体。应在本段末加上:通过适当增加移民经费、妥善解决移民就业、探索居民以生态资源入股等办法实现发展成果与当地居民共享。

第四,答复的内容不全面。补充如下: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确实存在少数地方政府部门没有进行深入调研论证的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进行长期、全面、深入的调研后,再进行决策。

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流。这样,不开发怒江可以使其作为国家的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和充分发挥怒江的科研价值的理由不成立。

合理地开发与有效保护并不矛盾。只有开发怒江才能有资金进行生态移民,也才有可能使植被不再被当地百姓出于生存需要而破坏。田纳西河的成功开发就是最好的例子。

西方发达国家和我们国家国情不一样。怒江地区非常落后,亟需在尽可能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存需求,因此,应该开发怒江水电。

六、本题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考生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请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 (40分)

要求:1.参考给定材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2.对在“人与自然”问题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

3.总字数1000-1200字。

【答案】

人与自然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全部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改造客观世界,主要任务是征服大自然;一种是改造主观世界,即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完善。这两种“改造”都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不断提高,驾驭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今日高峡出平湖,神女当惊世界殊”。一座座高楼广厦、一座座巨型水坝挺立于大地上,标志着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胜利;与此同时,全球变暖、地震海啸、病毒侵袭,大自然频频向人类示警,也使人类尝到改变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苦果。

“人定胜天”反映了人类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屈不挠,力求改造环境为我所用的坚强信心和无畏姿态;但是过分强调“人定胜天”,又会导致环境破坏、资源枯竭,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后果。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从不同侧面给我们提供了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处的启示。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最有力的依据。各级政府必须提高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认识,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妥善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必须注意克服资源开发、经济建设中只求经济发展,不顾生态安全与环境影响的倾向。保持生态资源的相对完整,对于国家的生态安全、全体人民的基本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科学的谨慎态度,立足实际,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先行做好调研论证工作,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搞好环评,充分估计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可能影响,预作周*筹划,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工程本身对生态环境发生不利影响,力争减少居民私挖乱采等行为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生态有利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还要严格避免和纠正资源开发中不顾现实可行性、竭泽而渔的倾向。要认识到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都有枯竭的可能,开发资源必须符合实际,不能使开发成为对大自然的掠夺,加速资源枯竭,无法支撑永续发展。因此,规划开发要打牢基础,保证规划方案的科学性、预见性、可行性,准确估量资源的可开发极限,合理确定开发的规模,做到量力、适度。开发资源切不可只图解眼前之急,预支未来。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开发资源以保证当前需要的基础上,给未来的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这既是对当前负责,又是对国家的全局利益、全体人民的长远利益负责,也是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没有了适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则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单方面强调“人定胜天”,而应倡导“天人合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追求人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统一,始终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只有这样,科学发展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人类才能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李贺)

相关推荐 : 2022公职考试课程 【广东省考】【深圳市考】【国考

其他有需要帮助的吗?欢迎进入2022公职考试咨询快捷通道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国家公务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方法技巧 行测 申论 面试 时事政治

考试题库

行测题库 申论题库 面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