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知识点详解
在教师招聘笔试中,《生活与哲学》中“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这个知识点历来是考查的重点,经常以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这个知识点主要考查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特点等知识,下面我们将就此知识点与大家分享。
【考点精讲】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真理具有客观性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真理形式的主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意识到,真理同它所反映、认识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们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客观实在;又要反对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的错误观点。
3.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特定实践活动的特定的认识对象来说,只能有一种认识是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1.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含义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它也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没有离开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也没有离开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3.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这是因为认识的对象是具体的,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从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从形式上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的具体性与真理的一元性是相通的。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当然也是绝对的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典型例题】
1.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转型升级过程,既充满希望又伴随阵痛……”。从哲学角度看,“化蛹成蝶”的过程是( )。
①从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的过程
②从普遍性中概括出特殊性的过程
③既肯定又否定的扬弃过程
④曲折中创新发展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答案】D。解析: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从哲学角度看,“化蛹成蝶”的过程是既肯定又否定的扬弃过程,是曲折中创新发展的过程,③④符合题意。“化蛹成蝶”是投身于实践的过程,不是从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的过程,排除①。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②错误。故本题选D。
2.人们通常认为生命离不开阳光和空气。我国通过“蛟龙”号深潜精细调查,发现在某些海洋深处存在黑暗生态系统。这里虽然缺乏阳光,几乎无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却依然存在许多生物种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深海生态系统。这表明( )。
①人们的日常观念与客观真理总存在较大的差异
②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合理利用自然规律
④科技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答案】C。解析:人们通常认为生命离不开阳光和空气,但我国通过“蛟龙”号深潜精细调查,发现在某些海洋深处存在黑暗生态系统,这表明了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科技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发展,故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人们的日常观念与客观真理并不总存在较大的差异;③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涉及主观能动性与自然规律的关系。故本题答案为C。
3.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该观点( )。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因为真理是因人而异的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观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答案】D。解析: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真理和谬误是有着严格的界限的,故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故而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也是有道理的,①④选项正确。“世上本无对错”的判断是错误的,故排除②。真理是客观的,真理不会因人而异,③错误。故本题选D。
中公讲师解析
其他有需要帮助的吗?欢迎进入教师考试咨询快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