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指导之排比句使用
申论备考之路漫漫,取得高分跑赢笔试则更为坎坷。不得不说,文章写作也是很多考生备考之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诚然,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要想在考场上使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发挥到极致,需要在卷面、观点、结构、论证、内容以及语言使用方面牟足了劲儿,下足了功夫才行。但回过头来看,申论归根结底也是属于公考备考的一个科目,肯定是有很多技巧来应对。今天,中公教育仅就“语言”中的“排比修辞”在开头、分论点和结尾的运用来做一探讨。
一、开头中的排比句
(一)开头排比句示例
示例1:想象力是推动文化繁荣的源泉,是革新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提振综合国力的引擎。中国高铁带领人类走上飞速时空,是与想象力的对话;敦煌壁画引领人类追溯艺术之美,是与想象力的共振;诗词歌赋携带人类感悟文化奥妙,是与想象力的互动;想象力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在发展中服务人民,在发展中助力创新,在发展中历久弥新。由此观之,要使想象力的源泉得以长久,从科学、艺术及古文化等知识集群中挖掘探索无疑是明智之举。
示例2:科技的发展拓宽了思维的广度,艺术的创作升华了思维的高度,古文化的传承绵延了思维的深度。载人航天器的飞行让我们看到了全新的世界,认识了广袤无垠的宇宙,开阔了视野;蒙娜丽莎的微笑让我们不断猜测过去的历史,思索世纪的谜题,打开了幻想;史记的记载让我们了解了历史的种种,回转思绪去构想,延续了梦想。想象力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以科学之力,艺术之笔,古文化之翼为源泉,不断的延展。因此,科学、艺术、古文化的发展,促进想象力的绽放。
(二)阐释说明
这两个开头紧紧围绕主题词“想象力”展开阐述,且分别使用两个排比,第一个排比使用的句式是“想象力是……的……(比喻词)”“**的发展**了思维的**”,重点阐述想象力的意义和作用。第二个排比使用主要以想象力的三个源泉科学、艺术、古文化来选取实例进行展开,生动形象,快速切入主题。在语言的使用上也不拘一格,在紧扣想象力这一主题时,句式也进行了灵活变换。如此,既生动形象的展示了语言技巧,也在时刻向考官传递一种“我没有跑题”的信号,是一种高明之举。
二、分论点排比句示例
(一)分论点排比句示例
示例1:以科学为基,塑想象力之台。科学是一种敢于批判的态度,是一种不断质疑的勇气,是一种不断求索的决心。正是源于这一发展初衷,我们人类的想象力被无数次延展。传统产业借助机器换人实现了智能化改造,生产性服务业在科技迈步中展现了化蛹为蝶的风采。科技的本质是为人所掌控并为人类服务,它们的进步并非源于随机的假设,而是有一条共同遵循的轨迹,即“在否定之否定”中,实现不断超越;在“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中,达成持久续航。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而想象力的迸发往往伴随着科技的迭代与更新。故而,借助科学这一无尽宝库,人类的想象力才能得以真正释放。
示例2:以科学为基,塑想象力之台。科学是一种推陈出新的态度,是一种破旧立新的韧劲,是一种革故鼎新的品质。正是源于这一初衷,我们人类的想象力才被无数次的延展。3D打印在科技与人文之间嫁接起沟通的桥梁,让科学不再深邃;机器人表演,在技术与生活之间搭建融合的平台,让科学不再高冷;智能炊具,在简单与实用之间启动改变的大幕,让科学不再呆板……科技成果的不断迸发,科技财富的不断创造,不仅与满足民众需求有关,也与促进社会进步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人类在科学长河当中提炼出想象力的因子。因此,借助科学的引擎,才能推动想象力向前迈步。
(二)阐释说明
浏览两个分论点不难发现,在过渡句这一环节的写作中经常穿插排比句,而且使用起来比较容易上手。这里需要在内容上把握两个基本原则即可。一是素材选取一定是围绕分论点关键词,比如示例中主要围绕“科学”这个角度词来展开。二是过渡句可以是角度词的内涵和定义,也可以是角度词的重要性、价值意义或具体作用。再结合相应灵活得体并且颇有力量感的句式便能比较容易的展开行文了,也能够保证我们文章的内容有质也有量。当然,排比不仅仅局限于过渡句,第二个示例当中省略号之前其实是一个更加经典的排比句,如果能够在考场上淋淋尽致地发挥出来,也实属不易,但要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三、结尾排比句示例
(一)结尾排比句示例
示例1: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想象力并不高冷,它素来平凡,每个人都是想象力的种子。学会捕捉想象力,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可以让岁月的脚步更加坚实,可以让历史的长空永绽光芒。想象力在创新中找到了社会发展的灵感,唯有在科学中徜徉,在艺术中漫步,在古文化中游走,方能让想象力不朽,让想象力永续。
示例2:想象力服务于个人,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想象力让个体与众不同,区别于别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想象力推动智能经济的发展,为产业诸如艺术、文化等动力,提供新思路、新设计、突破历史成绩,创造辉煌成就。未来不仅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更是想象力的时代;想象力创造惊喜、创造奇迹、创造未来!
(二)阐释说明
结尾的写作要求是回扣观点,升华主题,同时也要凸显“豹尾”的气势。浏览两个结尾,不难发现。排比句的使用位置通常有两个。一是结尾的第一部分,直接阐述主题词的其他意义或作用,内容长短也可以根据行文灵活把握;二是结尾回扣观点的部分,通过对三个分论点的回扣,再结合排比修辞的加工,使观点得以重申强调的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如果文章写作基本功扎实的话,升华主题部分往往也是排比句经常使用的位置。
同学们可以将素材合理运用,加以练习,中公教育希望大家能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