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主旨观点题之“问题型”和“对策型”材料解读
在做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主旨观点题时,考生们会经常读到一种材料——“问题型”和“对策性”材料。与之相关的题目数量会占主旨题的一半左右。大部分考生在做题时能够快速梳理题干并找到题干中的“问题”,但之后往往会产生各种疑问:主旨是选问题还是对策?是否要避开问题的其他方面,只看问题?出现问题是否直接选对策?今天中公教育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解读“问题型”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问题型”材料解读一——问题+对策
在考试中,“问题+对策”类型的材料并不少见,但考生往往不晓得问题是重点还是对策是重点。这里考生们首先要明确,作者写这种材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问题保留,而是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所以,如果作者已给出对策,考生们要尽量找到同义选项并选择,而介绍问题的选项不是原文的重点。如下例题所示:
例1:中国接入互联网以来,互联网信息得到迅速发展,在网络技术、移动芯片、智能终端、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导航等多个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一批显著成就,网络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智能终端制造业加快赶超,不断培育新技术新应用形成新业态。但应该看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世界局势波诡云谲,中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在新时代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核心技术突破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彰显
B.我们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C.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应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D.新时代更需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个“命门”
【中公解析】答案:D。文段开篇引出中国进入互联网相关话题,交代中国互联网技术有了突出成就。通过转折词“但”,引出中国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差距这一问题。最后尾句通过“必须”引出对策,强调面对当前互联网时代“中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对应D项。
A项,“核心技术”扩大范围,文段特指的是互联网核心技术,排除;B项,提出的是“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这一问题,并非意在说明的重点,排除;C项,对应尾句“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动权”,此为对策实施后意义效果的阐述,并非文段意在说明的对策,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题目总结:通过本题不难看出,材料为“问题+对策”的类型时,考生可重点关注材料中提到的对策,并在选项中找到其同义转述,之后选择即可。
“问题型”材料解读二——问题+危害/原因;重要性+问题
对于“问题+对策”的材料,考生们在梳理时较为简单。但在考试中,还有几种较难的材料类型,分别是“问题+危害”“问题+原因”“重要性+问题”。这些材料要求考生在梳理时要仔细,理清句间关系,找到根本问题及它的危害或原因。审清材料后,解题时需优先保留针对问题提对策的选项。若选项中没有对策或对策没有针对问题,考生可退而求其次,选择主要问题的概括。由此,可选对主旨。考生们可通过如下例题来巩固此知识点:
例2:在大数据时代之前,人们做出决策和构建制度,大多建立在匮乏的数据基础上。简单地说,在过去网络还不甚普及的时候,人们在做出一些决策行为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凭借个人经验和直觉。而现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将更加现实和准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我们手头上仅有的一些数据都是相对准确的,有参考价值的。而大数据由于信息量更多更大,信息品质参差不齐,并非所有数据都有参考价值,相对过去来说,这些数据更加杂乱。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大数据使得科学研究更加便捷和准确
B. 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
C. 不同时期数据的准确性存在着巨大差别
D. 应注意信息品质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
【中公解析】答案:D。前两句说我们过去的决策大都是凭借经验和直觉,不够准确,第三句说根据大量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更现实和准确,说明数据的重要性。第四句,用“但是”这一转折词引出现在数据依然有其缺陷,即质量品质参差不齐。因此,全文先说明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性,之后说明大数据中有信息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故作者的意图是提醒我们注意信息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针对问题要求我们把控信息品质。故本题答案为D。A、B两项是在强调问题前的重要性,不是意在强调地点。C项是在说明数据存在的问题,并不是针对问题的对策。
题目总结:通过本题不难看出,材料为“重要性+问题”的类型时,考生需重点关注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并在选项中针对问题找对策。
通过学习中公教育相信考生们对于“问题型”材料的解读及相关题目解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考生们可在日后学习过程中不断练习此类题目,以便在考试中有良好发挥。对于想要学习其他知识点的考生,可继续关注中公教育。
其他有需要帮助的吗?欢迎进入公职考试咨询快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