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东省考行测逻辑填空指点:主旨只看转折后,掉进坑里未可知
接触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大概率知晓主旨题是言语理解的重点题型。主旨题通常字数多,句子长,又要求我们从中选出重点,难度颇高。为此,结合考试需要争分夺秒的特性,部分考生追求速度,便略去通读文段这一步,只快速浏览文段,想抓住一些关键词做题。尤其是题干中有转折词时,脑海中又浮现“转折后是重点”的老生常谈,常常只关注文段的转折后内容,得出的重点往往不够准确。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种文段,学习如何兼顾前后文得出准确的观点,下面请看例题。
【示例1】许多关于不借助外力能够漂浮起来的断言,几百年前就已经有了。但是,那些作出断言的人,只要不是在欺骗的条件下,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十五英尺的高度。如果漂浮起来是可能的,那么,其科学意义,甚至更广泛地说,它对人类的意义将是极其巨大的。然而,那些不加批判的观察,或提出不诚实主张的人,会把人们引入歧途,并使我们偏离理解世界这一人类的主要目标。
这段话中,作者对于“关于人不借助外力能够漂浮起来的断言”的态度是:
A.肯定 B.否定 C.欣赏 D.赞美
【答案】B。解析:文段开头引出“不借助外力能漂浮起来”的断言,第二句通过“但是”进行转折,提出“只要不是在欺骗的条件下,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十五英尺的高度”,即摆明了自己的观点:在真实的情况下,人不可能漂浮起来。紧接着作者指出了“漂浮”的意义,又用关联词“然而”进行转折,强调不诚实会将人引入歧途等不良后果,由此可知作者对于此断言持否定态度,B选项符合。A、C、D选项皆为积极态度,与文段不符,故本题选B。
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感受到,有时候转折是为了反驳前文的观点,转折后的内容均是反驳前文的具体说明,这道题的问法及选项设置较简单,倘若换一个问法,我们是否又能读懂作者的意图呢?请看下一题。
【示例2】有人认为,“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是深化监察与督查体制改革,以监察和督查提升治理效能。事实上,监察和督查只是强化制度执行的一种方式。将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一个过程,至少包括制度创设、有效执行、监督和反馈等环节,强化制度执行力也不能局限于监察、督查和问责,还应采取法制保障、德治引领等手段。
这段文字意在:
A.分析提升制度执行力的必要路径和有效方法
B.说明如何将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C.纠正对监察和督查在强化制度执行中的作用的错误认识
D.强调法制保障和德治引领在强化制度执行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以“有人认为”引出“强化制度执行力就是深化监察与督查体制改革”这一认识;然后以“事实上”转折,对此认识进行纠正——监察和督查只是强化制度执行的一种方式,强化制度执行力不能局限于监察、督查和问责,还应采取法制保障、
德治引领等手段。由此可知,文段意在纠正对监察和督查在强化制度执行中的作用的错误认识,C项正确。A、B两项均是文段纠正错误认识的论据,非文段主旨,排除。D项,文段提到“法制保障、德治引领”是为了说明强化制度执行力不能局限于监察、督查,而非强调法制保障和德治引领的作用,排除。故本题选C。
经过两道例题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只看转折后未必就是文段重点,看题时应小心“掉坑”,不得盲目求快。前文若出现他人观点,转折后具体论述该观点的错误之处,那么重点往往是反驳他人的观点。中公教育在此建议广大考生写片段阅读题时要通读文段,结合前后,抓住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