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公务员

首页 > 广东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行测 >

2026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法律考点:分清法制与法治

广东中公教育 2025-04-04 14:23:51 中公微信公众号在线咨询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法制或法治一词,却并不清楚两者的区别以及如何应用,更有甚者将其混为一谈,这显然不利于培养法治精神,我们在公务员考试中也应当学会区分法制与法治。

一、区别

(一)含义不同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个法律上层建筑的系统。

法治,从字面意思上说就是“法律治国”,就是由法律而非“人”来治理国家,蕴含法律至上、良法善治、权力制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与“人治”相对应,是动态的社会调整过程。

(二)基本要求不同

法制意为法律制度,即各项工作法律化、制度化,是很中性的词语,其中并不必然蕴含依法办事的内容。受到立法者个人素质、社会背景及历史文化等影响很大,可能是“良法善法”,也可能是“恶法”。比如我国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良法善法”,但希特勒为合理杀害犹太人而颁布的《纽伦堡种族法》沦为了杀人机器,当然是“恶法”。

而法治意为“法律治国”、“依法治国”,因此要严格依法办事,所有人都要服从法律,受法之治,没有人能拥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三)产生和发展不同

法律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有阶级才会有法律。在历史发展中,基于不同利益需要,产生了不同阶级。在阶级斗争与革命后,胜利的阶级为维护共同阶级利益,建立政权与国家,为了使国家长治久安,巩固政权,需要法律这一具有强烈阶级色彩的工具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因此法制与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即使是在封建社会,依然存在法律制度,比如商鞅变法,意味着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变法改革运动了,只是封建时期法制不完善,君主皇权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人被置于治国首位,君主帝王掌握国家一切权力,本质上还是“人治”。

但法治是“法律治国”、“依法治国”,将法置于治国首位,统治者自己也要受制于法的约束,服从法律。法治必须是“良法之治”,而民主性是“良法”的重要属性之一,因此法治与民主制国家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而法制却与民主没有必然联系。

二、联系

(一)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只有有了法治,才能谈到法治即依法治国的问题。

(二)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总之,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而有“法治”则不可能没有“法制”。

相关推荐 : 公职考试课程 【广东省考】【深圳市考】【国考

其他有需要帮助的吗?欢迎进入公职考试咨询快捷通道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广东公务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方法技巧 行测 申论 面试 时事政治

考试题库

行测题库 申论题库 面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